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
Attention 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 p.31

美國人氣節目主持人自陳患有「注意力缺陷」ADD
美國超人氣節目主持人Ryan Seacrest,接受 The New York Times 專訪時自陳患有「注意力缺陷障礙」(attention-deficit disorder)。

講話白目惹人厭?…「ADHD女性」鮮為人知的特徵
一個不愛講話,只講重點話,或只講自己感興趣的話;一個是啥都聊,卻插話或講多餘的白目話…
亞斯伯格女不太會聊天;ADHD女愛講話,卻聊不好天,有這麼難分辨嗎?
轉貼:「專注力缺陷過動症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ADHD
過度診斷,不加思索就斷言ADHD,而說「因為是ADHD,沒辦法」,會影響周遭的人錯誤對待方式,害了這個小孩
無法選擇重點記憶,就會有學習困難
看到別人有一點小動作,在還沒有搞清楚實際狀況之下,他就馬上有反應甚至做出攻擊
轉貼:難以專心控制力差 恐過動症作祟 儘早配合治療提升成效
3C產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的使用盛行,對於有過動症的幼童而言,這類變動快、聲光效果佳的畫面,容易讓幼童獲得立即的滿足,雖然能讓他們暫時安靜下來,但可能導致症狀更難以控制,像是原本應該寫功課的時候,可能專注力下降,拖延做功課的時間,或在3C產品中難以抽離,也可能導致成癮現象,讓生活作息被打亂。
轉貼:孩子暴力衝動 國內研究:與腦中血清素不足有關
青少年男生約有6至16%、女生為2至9%有行為疾患,會出現違規行為、侵犯其他人的身體或財產,同時合併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等
門診患者中找出14名平均年齡26歲有反社會人格、打人殺人的患者,發現他們小時候幾乎都有過動症狀,他們的腦部的前額葉、紋狀體、中腦的位置的血清素也比一般人少。
轉貼:除了「養小孩」,家長更需「陪小孩」:近1/3兒童有精神疾患需協助
ADHD如果沒治療,也可能導致未來的行為障礙、焦慮、憂鬱,且比較容易使用成癮物質。
高淑芬說,有些成人個性封閉、不信任別人、有社交障礙,很可能小時候就有相關症狀、沒有健康成長;
親子互動不夠,孩子如果有狀況,可能也不想跟家長傾訴。

直視發展(育)障礙 栗原類的「ADD」告白
「一覺醒來什麼都忘了」記憶力差,不會看場合說話(白目)。
認真看待他人的玩笑話(開不起玩笑),認為對方的笑臉是在「取笑自己」而生氣。
不過,也因為發展障礙緣故,只要睡一覺,討厭的事經常很快忘光。
轉貼:過動症與治療過動症的新藥介紹──Concerta(專思達)
約有五成以上合併有情緒症狀,學習成就低…加上又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,逐漸會變的「不聽話」與「固執」。
動不停運動協調障礙:精細動作差、手眼協調差、平衡感差、對於空間距離判斷錯誤、左右不分等(軟性神經症狀)。
有些會不自主的肌肉抽動與發出怪聲音等。

『不要再說』是發展(育)障礙了?!(閱讀翻譯筆記)
日本ADHD孩童的盛行率達6%、學習障礙則達到10%。為什麼會如此急速的增加呢?
雖然被診斷為「發展障礙」,實際上是「依附障礙」的case不少!
錯診導致沒有對症治療,症狀加重的case更是多。

ADHD成人的特徵_閱讀翻譯筆記
許多ADHD人喜歡與人親近,沒有人際關係的問題,但是,因為經常不把他人的話聽完、聽仔細,沒有好好理解他人的話,又經常不守約定,這些情形反覆之下,穩定的人際關係難以維持。
ADHD成人在視線接觸方面有困難的人也經常可見。這是由於分心=在意外部刺激的癥狀所造成無法集中視線於眼前的人,有視線飄移、不穩定的情形。

AS和ADHD各自的特徵為何?
亞斯伯格症候群由於沒有言語遲緩的問題,在幼童時期很難發現,而是隨著成長,在人際關係上的問題明顯產生後才得知的人不少。
ADHD通常在7歳之前就有明顯症狀。
轉貼:孩子過動怎麼辦?精神科醫師:沒有「問題孩子」,只有「帶著問題的孩子」
在臨床工作裡,我們可能會把這叫做簡單的case。還不需動用量表或電腦測驗,孩子生活中那些ADHD的症狀就一一現身了。跨時間,跨情境,功能影響明顯,診斷既然不是問題,排除一些其他共病後,用藥也是很適合的。
轉貼:孩子真是過動兒?研究:只是不成熟
檢視近400,000位年齡介於4-17歲孩童及青少年的醫療紀錄,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確診和病人的出生月份有著顯著的關聯性;分析結果顯示,生日在9月份的男孩及女孩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比例分別為2.8%及0.7%,但生日在8月份的男女孩童其診斷比例卻升至4.5%及1.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