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交朋友)家長輔助的界線
家長輔助的界線
大人對大人
貼文內容的話,請大人對大人的方式進行。
貼文內容應為家長和老師說,老師再在班上傳達、告知同學們。
父母該考慮與老師交涉,讓老師協助他。貼文內容這些話應該由家長告訴老師,老師告訴(教)同學們。因為,學校是以老師為中心的團體生活=尊重老師。
以後出社會了,小孩變成大人了,對於與身邊人際關係的交際方式,都是從小到大,父母師長教的、學習來的,而由這些教、學來的方式,自己處理。
才不會有,對公司長官,也由父母出面講話的媽寶問題。
AS並不會有媽寶問題,也很難有媽寶問題(特質緣故)!除非家庭教育的關係。
輔助界線=天生的障礙
出面幫他交朋友,和輔助他交朋友,界線在哪可以多想想。『怎麼做』的界線!!
很多家長不曉得這個界線怎麼抓。不曉得的原因還有一點可能是,沒完全弄懂AS特點。
最簡單的方式,設想:【天生有障礙】
眼睛看不到的人,你會不會扶他過馬路??
腳不方便的人要登上有坡度的地方,會不會協助他上去??
原本就不會交朋友的孩子,該不該幫他?最重要的幫,該怎麼幫?!
家長老師可以不必有多餘異樣情懷而視AS為【個性、特質】,但要了解!【實際是天生有障礙】。
他【天生】有困難的【障礙】,不輔助較好嗎?
天生不會的事情是要比起他人"更多次的練習"才有可能會。
天生不會的事情沒人教他,他"不可能在碰撞(歷練)間"學會。
單純的AS,即使在愛搞鬼的人身旁多年,仍然不可能看懂這個身旁人在搞什麼鬼。唯有提點他,然後他本人有多次注意(=練習),才有可能懂。
小編不贊成家長試圖(改變)要求小孩交朋友!
而是如果小孩有想(有需求),天生又有這部份的困難,就該協助小孩。
輔助例示
如果小孩帶同學回家,切盤水果、拿出飲料招待他的朋友。
XX,媽媽幫你切好水果了,你拿去招待你朋友。(除非小孩自己已經會切了,小孩會的事,都由小孩自己做)
看到小孩玩玩具把同學"晾"在旁邊,『問』小孩(同學不在的地方。例如,叫端水果、拿飲料的廚房)。xxx來找你玩,你開心嗎?你玩玩具是不是和他一起玩?你玩玩具要不要找他一起玩?
除了小孩有需求(若無,請勿強求)的人際關係、交朋友的方法輔助之外,其餘請放手讓小孩自己歷練。
「自己衛生習慣及約束力很差」<=這在家裡可以幫助他養成習慣。習慣=教數次。
「有時言不及義」=家長先了解小孩想法,再教小孩怎麼講言及義的話。
教的方式請都「用問的」!讓小孩自己思考判斷!!
「….這樣說,你覺得如何?」、「如果換成…這樣說,會不會好一點?」等等的。
小孩的思考判斷作法=他的心性、氣質。
除非有"嚴重偏差"行為,建議不要用力扭轉小孩心性。
AS內外無法一致的困難
AS內外無法一致的困難。內指心地,外指外表。AS內心經常不若外表看起來的冷漠。
『比一般同年級的同學來的單純、幼稚;自己衛生習慣及約束力很差,他是沒有惡意、心地是很善良的』
『誤解別人的意思,但他很努力想融入,很想交朋友,但心裡話卻說不出口,有時言不及義,想當然爾同儕會排擠,有時很想班上盡一份力量,但往往時機不對!』
『他很努力不希望成為班上的害群之馬,我們也見他過的很辛苦,很在意卻徬徨無助,又必須表現的很開朗』
和很多表裏不一致的人不同的是,AS天生有這方面的困難、障礙。
但別擔心,AS的苦,還是有懂得的人會懂。有懂得的家長、懂得的老師、懂得的專業醫生。
給予修復的空間和時間
除了援助、傾聽煩惱之外,給予小孩修復的空間和時間=也等於給家長自身空間和時間,思考該放手讓他"深刻"體驗?還是該怎麼幫他?
畢竟,很多事在體驗中才能學會。
不過,「現代人」的問題,很容易釀成「霸凌」,放手也要隨時注意事情發展,別讓事情有機會升級到霸凌程度。有時候出手,不只在救自己小孩,也是在幫助對方小孩。
後記:
謝謝你的分析受用無窮~我是孩子的好朋友,但是朋友有難卻無法幫忙有點難過~這一年間輔導老師介入導致同學更反彈,二位班導覺得班上某些同學領導反彈者言語挑釁不構成主要威脅,還是自身問題需要改善,所以才想跟家長們說,能否側面幫忙,但是孩子並非小學或幼稚園,而是正在變化的青春少年們,所以我縮手了!
一般認為AS會比同儕年齡小2~3年的心智年齡,以九年級來說,AS小孩可能還只在小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