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 vs. 成長
孩童的睡眠習慣,從嬰兒時期~3歳左右建立。…
睡覺=成長
出生後就會有,時間短暫的醒、睡切換。
出生後至16週(4個月),會有白天醒的時間增長,夜晚睡覺,24小時制的生理時鐘形成。
之後有,上午小睡、下午小睡,的習慣必要。
一直到5~7歳左右就會集中於夜間睡眠。…
人的睡眠分為眼球活動(REM,淺眠,腦部有活動)及深眠,2種。
出生沒多久,淺眠佔全體睡眠時間約1/2。
3個月左右,就會開始有淺眠、深眠交替的睡眠。
2~3歳前,淺眠、深眠交替,約90分鐘的周期反覆,和大人幾乎相同的睡眠機制。
因此,在3歲前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,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生理及生活。
隨著成長,麥拉寧(荷爾蒙一種)分泌増加。
麥拉寧是夜間分泌的荷爾蒙,促成淺、深眠的睡眠切換;白天晒太陽也會使麥拉寧分泌,因此,早睡早起,好的生活習慣持續時能增加麥拉寧分泌,而更好眠。
1~5歳,麥拉寧分泌最多,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。老的時候,麥拉寧減少的關係,會變得淺眠。
嬰兒~3歳,正在形成睡眠習慣,3歳以後如果還是沒有良好的睡眠,要正視狀況並作調整較好。…
小孩子不只在睡眠中回復日間的疲勞。
嬰幼兒~青春期,小孩是邊睡邊長大的時期,荷爾蒙分泌、成長非常重要的時候。
睡眠問題
「睡眠障礙」大家都會想到睡不著;其實,包含睡太久、打呼、睡眠品質,都屬於睡眠問題。
以下情況,只要符合一項,就請考慮找專家詢問解決方法。
① 晚上睡覺醒來數次
② 打呼聲大
③ 白天心情不好、靜不下來的樣子
④ 常哭
⑤ 不想去托兒所或幼稚園
⑥ 經常頭痛、肚子痛
⑦ 整天數次說愛睏
⑧ 早起上學前東摸西摸,花很長的時間
⑨ 星期六、日、例假日睡到中午
⑩ 成績、學校活動不再進步,或突然進步很多。早上爬不起來無法上學
上述之外,有些問題看起來和睡眠沒關係,其實也有可能是睡眠問題的有:…
・晚上突然大叫、突然驚醒
・手腳癢、不舒服感,有疼痛感影響到睡眠
・晚上起來到處走(夢遊)
・晚上都有睡,白天卻還是一付愛睏的樣子,打瞌睡
・持續晚睡,作息不規則,改不了
・長期睡眠品質差,發生頭痛、身體不適情況
・靜不下來、衝動的樣子
睡眠障礙 vs. 發展障礙
睡眠障礙被認為是發展障礙的次發性障礙(非主要障礙的意思)。
自閉症、ADHD等發展障礙者,經常被診出睡眠問題。
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,不易入睡,一點小聲音就會驚醒。只要一醒來就很難再入睡。
隨著年齢增長,良好的睡眠習慣會更難養成=儘早養成良好睡眠習慣。
睡眠障礙並不是發展障礙引起的。而是發展障礙的一種特性,在睡眠方面有問題發生。…
對聲音、光線等感覺敏感,造成易醒。
又,和睡眠有關的麥拉寧量、形成血清素、麥拉寧等荷爾蒙的色胺酸量,不是過多,就是過少(不足)。
因ADHD的特性,腦部的睡眠機制切換不順利。也就是「醒」→「睡」、「睡」→「醒」的睡眠周期難順利進行。
因為過度集中精神做什麼而忘記睡眠,造成睡眠的生理時鐘紊亂。又,因為感覺過敏,很難入睡,又很容易醒。…
AS的憂鬱症有引起睡眠問題的可能。
AS也會有因睡眠不足引起注意力無法集中、靜不下來等,類似ADHD的症狀。
又,孩童若在睡眠期間有呼吸中止症狀的話,會引起過動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衝動等行為,而被誤診為ADHD的案例不少。
另外,孩童比起大人,在白天發生因皮膚敏感而東癢西抓的情形不少,如果上課中有這樣的情況,也可能會被誤以為是ADHD。
當然,這在詳細問診、檢查之後都能釐清確認。不過,由此我們可以知道,孩童的睡眠問題會引起許多身心不適及問題行為,需要大人密切注意。
早上在晨光中醒來可以調整生理時鐘。起床時就把窗簾打開,讓陽光晒進家中。
養成每天早睡早起、吃早餐的生活習慣。
午睡時間適中,不過長。
一天適度活動後的疲勞也有益睡眠,白天適度活動吧!
晚餐或洗澡時間的延遲、看電視等,容易造成難以入睡的問題。
有更多家庭是父母親的生活習慣造成孩童的生活習慣紊亂,需特別注意。
把睡前更衣、刷牙,讀繪本當成每天必做的事吧?
只要每天養成這些順序及習慣,睡眠就不再會有問題,白天醒來的精神也會截然不同。
找尋適合自家孩童的易入眠方法,找到適合的方法後,每天固定進行,如同「晚安儀式」般。
唱「乖乖睡」歌、拍背睡等,對於嬰兒入睡有效,請試試。
寝室環境也會影響睡眠。塑造易眠、晨間易醒的環境。…
床舖置於白天能照到陽光的地方。
使用遮光性窗簾,早上固定時間打開,讓晨光晒入寢室。
窗簾使用淡藍或黃色等有沈靜心神的顏色;紅色等原色易刺激興奮神經,避免使用。
容易有不安或光敏感情形的話,試試蚊帳或天花板懸掛布,使有天花板降低,增加安全感受。照明採柔和燈光,效果更佳。
另外,給予喜歡的物品陪伴睡眠,使其寢室成為其「個人的安全空間」。
睡覺前幾個小時即調降燈光。也避免使用電視及手機等物品較佳。
隔壁房間大人歡聲、電視聲,想睡的孩童也會醒。幫孩子打造沈靜、易眠的空間。
無論如何都睡不著時,也避免強迫睡眠,不如起來動一動,讓他做喜歡做的事、聽音樂等轉換心情後,反而幫助睡眠。…
按摩有益睡眠。睡前輕輕按壓,睡覺之間的親子肌膚接觸能有安心感,說不定能成為入眠開關?
睡眠障礙的治療法
就診,請教醫生。醫生有時會給麥拉寧、多巴胺等藥物,以調整生理,緩和緊張、不安情緒。
記錄睡眠時間,以調整。(詳細請教醫生)
夜晚睡眠環境以無聲、無光佳。
若無出外晒太陽,白天家中要光線充足。
資料來源:子どもの睡眠障害とは?自閉症・ADHDなど発達障害との関係はあるの?症状・対処法まとめ_2016年9月5日 19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