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前陣子和宅先生發生的事,想說說過程,我做了哪些事。儘管這件事還沒落幕。
幾年前我就看過這篇文章,
事情發生後,為了釋放不斷累積的情緒,我像有頭蒼蠅,努力地用理智找出更多的理智。
我以關鍵字找回這篇文章閱讀。
楊雀7歲時,爸爸外遇,排行老三的她從小聽媽媽說「男人不是好東西」、「女人要莊敬自強」。父母感情不睦,她心中暗許日後不跟媽媽拿同樣的劇本。
我媽從沒這樣跟我說過。
我小時候和我爸比較好,全家公認我爸最疼我。現在我認為,是因為我小的時候,不但幫他負擔家裡的事,帶給他的煩惱最少。
但,外遇這件事情是錯誤的!對我來說是很清楚的,即使是和他很要好的小時候的我。
小時候的我,內心就打定主意,不一定要結婚,一定不依靠男人。
但,遇到宅先生後,打破了這一切。
這讓我連想到高中同學說她寧願沒學校唸,也絕對不唸會計系,結果還是唸了會計系一樣。
文章內的內容多不是我的情況,例如,
發現自己有個根深柢固的信念──必須要夠好,別人才會愛她,所以總在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。另外,「愛」的關係應有「給」有「受」,但她發現她給的很自在,因為那是她建立自尊的來源;卻受得不自在,因為自覺不配。
我沒有這樣的心態,我很自然的接受,只是,宅先生"龜"起來時會覺得我好像把他對我的好當成「理所當然」,無口(日語,意,少話)的我才會刻意開口去對他說「感謝」,把心理的想法經常說出來,現在,說出感謝這件事已經不再是刻意,而是習慣了。
個人沒有共鳴提到的地方,就由大家自己看。
找回這篇文章,主要是想學習她如何處理和放下。
每個人面對的方式不同,但別人的經驗和作法,說不定能讓自己有靈感,找到自己的方法。
和宅先生在一起的期間,也有其他人的追求,在意識到對方的想法後,會刻意和對方保持距離。
有一位過去我曾"痴迷"過的弟弟,小我幾歲,所以是弟弟。有天早上突然打電話給我,從我爬出為他痴迷的深淵後就沒在連絡,忽然打電話來,原以為是想到我,來聊近況的,講著講著他告訴我沒和我連絡是為我了不讓我再陷下去,聽到這個,真的非常感謝他。
但他繼續說,交了一個女友之後,覺得我比較適合他。聽到這裡,本來還半夢半醒和他閒扯的我整個人都醒了。
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我有另一伴了,而且關係很穩定。
如上,所以我無法理解感情不能控制的說法。
但可以懂如下的說法。
我那時太忙。忙,卻抓不到方向,忙亂了。回到家,很多事夫妻可以互相支持,但是在惡性循環中,我漸漸不願意講了。而一個人在忙碌或很失意時,對自我的管理能力比較弱,也失去負責的態度,沒有好好面對自己。
我不是不知道(外遇)這種事不對,可是不對的事,我偏偏去做。人都有良知的。問題不在於知識,而是人有沒有能力去面對。
我心裡一直掙扎,知道不對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覺得趕快了斷,不要外遇了,可是(斷了)又常常跑回去。就是沒有回到原點,沒有回到我自己、我跟妻子真實的互動。
人這時會掉到另一個害怕裡,不敢面對自己,不敢面對現實,我當時沒有膽量處理這個事情,所以就一直逃避,然後在裡面不容易出來,我相信很多外遇也是這樣的。明知道不會有結果,而且不對,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,就混日子。但我知道如果這樣下去,一定會毀的。
有人說男人外遇最大的理由,是尋求被了解。這句話也對,也不對。外遇當中,你好像突然覺得找到知音,對方比較了解你,這是很真實的。但這只對一半,是表面的糖衣。就好像你明明感冒了,卻跑到吹著冷風的戶外,去尋找對你沒那麼了解的人,當他給你一件衣服穿,你就認為好溫暖,他是最了解你的人。這其實是錯的,卻是當時你最需要的,你就掉進很壞的循環裡。
最了解你的,應該是另一半。從外遇去找解決之道,是很矛盾的事。表面上堂而皇之,但自欺欺人,也不負責。
享齊人之福,以為自己得到兩份,其實加起來搞不好是零,兩個都得不到,最後連自己都失落了,把自己撕裂成兩個人,典當掉生命跟靈魂。
這也讓自己愈來愈不自由,愈來愈走在黑暗中。當有愈來愈多事不能講,有多痛苦、多不自由?要躲要藏,怕作夢會說出來,到處提心吊膽,活在這樣當中,把自己關起來,還有什麼喜樂可言?
大家都想把黑暗面藏起來,愈那樣就愈難突破。最重要的因素是面子問題,害怕面對自己。(外遇)做抉擇是一定要的,不能一直混下去。最好的抉擇是,好好重新面對自己,看自己的生命出了什麼問題,再來看婚姻中,怎麼做最好的抉擇。最好跟太太一起好好面對這件事,很坦誠地溝通。
也就是有段時間,文章中的男士忙到情感脆弱了,情感脆弱時,理智就沒能出來控制自我。
這能理解,畢竟人是有情感的,會累,也會有軟弱時候。
這沒什麼,這樣的時期總是會過去的。
就像認識宅先生之前,我瘋狂痴戀弟弟一樣。雖然這不叫情感脆弱,我是想表達,亞斯也是有情感的。
(但我可沒做什麼跟蹤狂的事,只是在和弟弟相處期間,陷得很深,到無法自拔的瘋狂狀態,內心)
楊雀更說,這幾年她跟杜明翰之間的相處很真實,可以自在地在對方面前作自己,「這是人生很大的禮物!」
我一直都是做自己,但地球人不是,亞斯人需要知道這點。
許多地球人社會化後(為生存戴面具)就忘了自己原本的樣貌,但,我們也不是有能力去幫助他們找回自己,畢竟,我們連認清楚一個人都不容易。
所以,我也一直在想,會不會現在的宅先生,是他原本的樣子?
我同時問自己,如果這是他原本的樣子,我有沒有能力接受?
關係是一種連結,一個真正的連結是彼此能坦誠地放下面具,不怕暴露軟弱缺點,就是突破的起點。如果不懂得連結,慢慢地會不肯把自己的需要告訴對方。
在我們認識時,即便我們都不知我是亞斯前,我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,宅先生很清楚這點。
我談戀愛會把自己最糟的樣子展現出來(在交往過的對象面前都曾氣急敗壞、暴怒),如果對方覺得我不適合,就可以早點決定離開我,雙方都不浪費時間。
而宅先生不是這樣,我現在知道了。但我覺得,我還沒知道他確切的樣子是怎樣的。
在外遇的狀態下,我們很容易把對方當成迫害者,我就是一個受害者。當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時,只會蒐集更多證據,證明自己就是受害者。
我可能是受害者?不過,我蒐集的是,確認應該離開他的事實。我是受害者?我其實是決定者。
而他知道,在確認事實後,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。
有人問過我不害怕嗎?
我害怕呀!非常害怕,害怕自己一個人。
我原本就很少和親戚互動,我不知道怎麼互動,我不會聊天!和人閒話家常這件事,是我刻意地希望自己能自然做到的事,但,撐不到3分鐘,我還是不知道怎麼聊天。
加上遺產糾紛的事,我幾乎沒和任何親人來往。他是我僅剩的親人。
但,害怕,還是無法讓我不選擇離開一個不愛我的人。
如果這個人已經不愛你了,對你毫無情感了,他也不會再是你的家人了,如何待在不是家人的人身邊?
寬恕絕對不是忘卻,如果能忘卻,你就不是人了。寬恕跟對方悔不悔改無關,但你在寬恕的過程中,開始找回自由,釋放自己的自由。
(外遇的)那個人回不回來,坦白講,這部份你無能為力。生命的原則是,不管他回不回來,即使你真的要離開這個人,你也要看清楚這幾年的婚姻怎麼回事,透過這個人你到底學了什麼功課?整理好這部份,給自己的一份尊重跟負責,你還是可以展翅飛揚,避免重蹈覆轍。
要叫亞斯忘卻是相當困難的事,我們的記憶力好到不要不要的。
但,原諒一個自己還愛的家人,只要對方願意,對亞斯來說,是做得到的事。
老公外遇了!該選擇原諒還是離開?_2018-01-15 鄧惠文(精神科醫師、榮格分析師)
這種訴諸道理、談論對錯的語言,能夠為失去愛的關係帶來什麼呢?
充滿了「對」、「錯」、「應該」、「不應該」、「難道」的語言,是一種簡化的語言,無法幫助溝通。
愛侶之間不需要談論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,到了需要爭論該與不該的時候,表示那種自願愛護對方的動機已經消失了。
試圖用說教的方式恢復兩人的互動,通常只是開啟惡性循環,並且讓對方更無法回應。在這樣的狀態下,彼此絕對不會更加了解,那個不斷地被質問「為什麼不做對的事」、「為什麼要做錯的事」、「為什麼這麼過分」的人,只會愈來愈覺得「難怪我不想跟她相處」,也愈來愈沒有意願去了解妻子的感受。
鄧醫師的這篇文章,好像是在對我說XD
如果帶著很強的對與錯的判斷,就等於告訴對方「你什麼都不用說」,也是有意無意地在表達「我並沒有準備要了解你真正的想法」。
雖然我很想知道宅先生真正的想法,但,方式錯了。
佩琦說:「犯了那種錯,你有什麼資格用這種態度對我,你難道不該盡力地來修復我受的傷嗎?」建昇總是不說話。
我倒是沒說過這種話,因為沒有該被修復受傷的想法。
建昇也激動地說:「對!我是罪人!這樣可以嗎?」
宅先生有說過類似的話,但,當時我的腦袋反應是,我又沒認為你是罪人…
我只是想知道,你到底怎麼了而已…
治療師發現佩琦所謂的邀請,是這樣說的:「你為什麼會犯下這麼可怕的錯?」
這句話對我來說,意思是,我驚訝!於宅先生會做出這樣的事。也就是,在我的認識當中,認為他不是會做這樣事情的人。
但其實,這已經是第三次(第三個人)了。
當佩琦用對與錯的方式發問時,她其實非常害怕聽見丈夫真實的想法,戴著對錯這樣一頂大帽子,表面上在邀請丈夫溝通,事實上卻在防止丈夫說出她不敢面對的事。
我很想聽到事實,好做出決定。宅先生知道我是這樣的,我覺得他在避免我知道事實?說不定,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事實是什麼?
假設他真的有在避免讓我知道事實,那他應該還是愛我的,才會避免我知道什麼事,不然直接說再見就好了。
這裡的愛,指的是家人間的愛;傻孩子,家人的愛才是實在、永恆的。亞斯會愛,但沒那麼浪漫,所以一直在講的,不是愛情的愛。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情愛,然後還能繼續在一起。(ps. 也有沒愛的家人。)
關於這件事,我還有找亞伴討論,我告訴亞伴,我沒辦法待在,知道對方已不愛我的人身邊。如何待在不是家人的人身邊?
對我來說,這篇比較是我的解藥,
不過,現階段只能把這件事盡量放一邊,等他願意面對時。
多看幾篇文章,整理自己的想法,漸漸地,會找回自己的。
這是我在這件,應該會讓我暴跳如雷或痛哭流涕(前兩次)的事情上,為自己做的努力。
事情還沒過,我還在逐漸痊癒的過程。
整理完自己,下次說說宅先生怎麼了,如果最後知道他到底怎麼了的話,並且得到同意可以寫出來時。
寫到這裡,大家會不會以為宅先生真的出軌了?
其實,我不知道。
前幾天,友人問我,可以接受先生和別的女人單獨出去嗎?我說,有說一聲就可以。
她說,你不怕他們聊出感情來嗎?
我覺得,有鬼才需要遮掩。我和男性友人單獨出去都會跟他說。
但下次,我決定不跟他說了。
最後,用這句文章內的話結尾。我做上述這些過程,也都是想
「真正到最後的關鍵點,還是要找回真正的自我」楊雀說。
找回自己。
多說一件事,如果你去心理諮商時,問諮商師對方為什麼會有如何的行為,而他總結說,因為你是亞斯,所以無法懂一般人。
我們不懂一般人,所以去問,對方為什麼會有如何的行為。
不是因此就認為別人的想法該和自己一樣!!
認為別人的想法該和自己一樣的,不是亞斯!
認為亞斯都以為別人想法該和自己一樣的心理諮商師,根本不懂亞斯。
認定那樣的人是亞斯的心理諮商師,這個諮商,下次不要去了。
因為他只會回答你,所有google過的人都可以告訴你的回答,你是亞斯,所以不懂一般人。
即使諮商師沒有和你的對方相處或談過,他仍可以就你告訴他的內容,去分析告訴你一些你可以了解和知道的事。
就是不懂一般人,才想知道對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才去找心理諮商。
了解對方,才能從根本上去處理問題。
不是因此就認為別人的想法該和自己一樣!!
重點在於,亞斯,是去找答案的!
不是只有去被分析,讓你懂亞斯為何。
兩個人傷心,兩個人都不幸;不如一個人傷心,至少還有一個人是幸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