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薦】《星星小孩 擁抱陽光》(目錄暨筆記)
這是台大精神醫學部醫師群寫的一系列的書。其他還有,點我看詳細,計17本書。
筆記為編劃的重點,無完整內容。好奇完整內容者,請洽網路書店購買或圖書館借閱。
編只推薦,看過的書籍,沒看過(完)的書籍會寫上推薦原由。例如:一刀未剪的童年
目次
【總序】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5
【主編序】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、陳錫中 9
【自序】自閉症,無須另眼相待 蔡文哲 13
【前言】請學著愛我 21
湯米的故事 21
天寶的故事 23
3歲確診自閉症,4歲才學會說話。遭到同學排擠和欺負,被嘲笑為怪咖女孩,常感到莫名焦慮,容易無預警暴怒,偶有攻擊行為。
所以,問題行為是天生、自發性?還是焦慮、什麼原因引起的??
天寶是非常努力成長的自閉症患者,她對自己的情況有強烈的自覺意志,勇於克服人際關係發展上的障礙,努力學習愛與被愛的真諦,提醒自己待人要溫柔,靠著自修心理學相關書籍,她訓練自己去揣摩他人的情緒及言外之意。對自閉症患者來說,這是極為困難的過程。
以前由星座認識人,確認自己真是AS旅程,不經意…進階到心理學。
『一開始以為AS是種個性!還沒確診前,覺得自己的星座有很多特點像大家形容的AS。想確認,到處問AS人的星座,後來發現,並不是。AS遍佈在各個不同星座。』
『我和朋友交際習慣問對方星座,以前不曉得那是因為我是亞的緣故,我讀不懂別人,但,我又不希望做了什麼惹對方不高興(沒自信、低自尊)。』
由於天寶曾說自閉症患者宛如孤懸在遙遠天際的星星,活在一般人無法理解的世界裡…
【第一章】自閉症的發現 28
開端之謎:一位父親的來信 29
1938年雷歐.肯納醫生接獲一位父親來信,開始研究自閉症。
唐諾喜歡突然爆出單字或片語,經常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;像鸚鸝一般,想要上廁所時,他會跟媽媽說:「脫掉你的鞋子。」當他想上廁所,會說:「你要上廁所。」把「我」和「你」混淆…
那些單字或片語是他曾聽過的,儲存在大腦某個角落,某個時間點突然浮現在腦海中。
「脫掉你的鞋子、你要上廁所」是他腦海裡跟自己對話,告訴自己,你想脫鞋子、你想上廁所了。
自閉症者大腦就像有個中央控制室一樣,操縱身體運作(自閉症者的思維、情緒感受,也像是關在大腦裡的一個密閉空間般)。假設,肚子痛時,就是「你的肚子在痛」,告訴自己肚子痛,感受倍於常人(也有鈍感)的自閉症者在無法完整表達的情況下,可能抱著肚子打滾或躁動的外顯行為,需要身邊人察覺及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,才能有效解決問題。
『需要智能、認知、學習跟語言溝通部份要讓他們有些加強,讓他們有能力至少把困難說出來。』
自閉症vs.亞斯伯格症 34
最大不同在於,後者早期沒有明顯的語言或認知發展遲滯,其他主要症狀皆雷同。
語言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。
…舉例來說,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早期症狀是不說話、不理人,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描述,到了六、七歲以後,若語言及認知能力追趕上來,個案的情況又變成符合AS描述,那麼醫師到底要在病歷表上記載自閉症,還是亞斯伯格症呢?由於語言能力發展障礙較小,AS被診斷出來的時間通常較晚,有些人甚至到成年以後才得到確診。
儘管診斷手冊上有白紙黑字的清楚說明,但在實務上,特殊教育老師所認知的AS,往往與醫師有很大的不同。
特教老師依據孩子課堂表現和實際接觸經驗,認為AS孩子比較怪、容易引人討厭、比較吵鬧、很煩人,自閉症孩子則比較退縮、安靜、比較乖。真的是這樣嗎?這些觀察印象並沒有明確數據作為佐證,或具有公信力的研究資料可加以證明,所以醫師們只能當作參考,無法作為幫助診斷的依據。
臨床上,AS患者的主要症狀是:對社會情境的瞭解有障礙,行為模式缺乏彈性,難以理解抽象性的語言,導致人際關係不佳。
「請問哥」的故事 36
即使有意改變現狀,想要練習找人說話,卻仍不得其門而入,也無法理解自己的方法哪裡不對…。幾次受挫後,他可能就退縮回到自己的世界,變得更沉默孤立。
快速增加的盛行率 39
病因是未解之謎 42
目前仍找不到單一的生理病癥,可以解釋自閉症的成因。而對這個讓人迷惑的疾病,還有許多謎團待解。
家族遺傳的基因密碼 44
或許可以假設: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多少帶有一些自閉症有關的基因,有時候也會表現出一點類似自閉症的行為模式。
而自閉症患者的表現,無論看起來是長處(例如善於分析計算),還是缺點(拙於人際社交),其實都是人類本質的一部份。
[圖三]是一名自閉症兒童的家族樹狀表。科學家追蹤到其祖父輩情況,發現祖父有AS傾向,生下的三個小孩中有一位自閉症、其他兩位也都有亞斯伯格症狀,到了第三代,又生出自閉症小孩。
向肯納醫師寫信求助的唐諾的父親,是一名注重細節、認真賣力的成功律師,曾經受不了工作壓力崩潰過兩次。…走在街上他習於專注思考,無視路上的人事物。肯納醫師報告雖然沒有清楚指出這位父親是否也有自閉症傾向,但是從這些描述中,似乎是帶有一點亞斯伯格的特性。
台灣曾有醫師私下統計調查,發現某屆一百個畢業生結婚後出生的下一代中,有四位罹患自閉症,發生率比一般人高。其中一位醫師太太回顧檢視家族遺傳的可能性,發現先生家族中的每一代男性都有類似自閉症的行為,連清朝時代的阿祖也不例外。阿祖光耀門楣、考上狀元,個性卻孤僻龜毛,不太與人打交道,但是每一代父執輩的運氣都很好,都娶到很會照顧家庭的好老婆,老公不會做的事情,全由老婆來打理。就像唐諾的媽媽,也是一位冷靜而幹練的婦女,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,唐諾父親非常依賴她。
不是精神分裂,也不是智能障礙 51
當應該發展的能力出現緩慢或異常現象時,就稱之為「心理發展障礙」。例如出生時,我們就有健康的舌頭和雙腳,但是運用舌頭說話、運用雙腳走路的能力,必須等到大約一歲才開始發展出來。如果到了該說話和走路的時候,卻無法做到,出現了遲緩,這就是心理發展障礙。
心理發展屬於先天性疾病,在出生時就已存在,發病年齡通常很早,在嬰兒或兒童期,症狀會隨年齡逐漸顯露出來。
雖然可經治療獲改善,但是即使不予治療,鮮少繼續惡化下去。
患者也不會出現精神分裂病特有的妄想和幻覺,多半是屬於認知、社會、情感、溝通等心理功能上的障礙。
不要以為自閉症就是特教班的那群孩子,已有研究證實,智能障礙與自閉症不同。儘管有自閉症合併智能障礙的個案,但臨床發現更多的自閉症患者智力其實是沒有問題的。
大多數自閉症患者擁有的智力與一般人無異,就像在人群之中,大家的智商有高有低,都算是正常範圍。
【第二章】自閉兒的發展特徵 55
年幼孩子的心理發展可以從「語言溝通」、「社會互動」、「想像遊戲」等三方面來觀察,每個時期有不同的觀察重點。
語言溝通的發展特徵:鸚鵡學說話 58
社會互動的發展特徵:不看人、不求助 60
嬰兒在六個月左右已經可以跟人有互動反應。
若到了一歲~一歲半仍不理人、不看人、不哭鬧,父母最好帶孩子去檢查一下,比較安心。
想像遊戲的發展特徵:不會玩的孩子 64
鏡像神經元的功能缺陷 67
自閉症狀的嚴重程度,與鏡像神經元的皮質厚度有相關性。
『什麼都行,只有揣摩別人意思不行!』
【第三章】自閉兒的行為特徵 73
自閉症兒童經常出現亂發脾氣、挑食、固執等情緒問題,但這些問題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會出現。
自閉症兒童很喜歡有規則、有系統的東西…
人際關係的障礙 75
不理會身邊人,不依從指令;無法察覺他人的想法,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;受期負時不會找人訴苦,受到讚美也面無表情;不會依戀父母,父母不在身邊也不會哭泣或尋找,對人沒有親疏遠近之分。
一般人常以為自閉兒是刻意不看人,迴避視線接觸,事實上,他們的眼睛已經迅速瞥過眼前的人事物,只是視線很短暫,不會特別停留。
他們不是刻意拒絕眼神接觸,而是不懂如何運用視線來與人們進行「非語言」的溝通,也不會覺察他人的表情…
宋維村醫師在退休以前,每一年都聚集幾位高功能自閉症孩子一起吃飯,分享生活近況。…話題瞬間引起在場每一位自閉兒的高度興趣…宋維村醫師反而成了插不上話的局外人。
所以,當自閉症患者碰到感興趣的事物時,他們的表現其實非常熱絡,會與人互動。只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非常侷限且狹隘,別人通常沒有興趣,引不起互動的火花。
孩子的人際關係無法大幅進步,但只要身處的環境是友善的,他的行為表現也會得到改善。
語言和溝通的障礙 81
自閉症兒在語言和溝通上的主要行為特徵:…
5. …可以看懂故事,卻無法瞭解故事主角的行為動機和情感。
行為的同一性 84
發展停滯與退化的嚴重性 87
【第四章】自閉症的診斷 89
DSM-5的最新分類標準 90
語言的缺陷並非自閉症特有,也不是出現在所有自閉症身上,所以語言障礙只是影響自閉症症狀的因素,而非診斷的標準之一。
同樣的,情緒並非所有自閉症者的共同特徵。因此,並未列在診斷標準中。
不過,一些人格障礙的疾患則清楚列出情緒為診斷標準。例如,雙相情緒障礙症、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等等。
【推薦】《依然真摯與忠誠 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》(目錄暨筆記)
『亞斯伯格症的共病疾患中,情感性疾患佔有相當的比例。由於較容易在人際關係上產生挫折,同時出現焦慮症與憂慮症的比例高達65%,也有21%曾出現躁鬱症。』
『儘管如此,共病症也並非每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必然有的現象。』
從廣泛性發展障礙到自閉症光譜 94
典型自閉症 95
亞斯伯格症 95
非典型自閉症 95
有些兒童的發病較晚,在三歲以後才表現出來。有些兒童的症狀不完全符合自閉症診斷的三項要素,也不屬於亞斯伯格症。
簡單來說,如果診斷不符合上述兩類,症狀卻有重疉,而且呈現心理發展上或生活上的功能障礙,就歸類在非典型自閉症。
雷特症候群 96
兒童期崩解症 96
DSM-5的重大修正:取消亞斯伯格症 97
適當的診斷年齡 100
平常與異常的界線 103
心理理論的測試 106
大腦辨識區塊檢測 115
智力、教育程度與自閉症的關連 119
許多人算是校園內的特殊人物,不喜歡社交,有被欺負孤立的經驗,幾乎沒有知心好友,他們全心全意專注在擅長的領域,日子過得怡然自得,充滿成就感。
自閉傾向量表告訴我們:世界上有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自閉症特質,只是還不到被診斷為自閉症的程度。
一般而言,女生比較有同理心,系統性分析能力較差;男生剛好相反,比較不體貼,喜歡分析;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自閉症是一種極度男性化的大腦。
『自閉症者的「邏輯腦」極端發達。』
『Simon特別強調了數次,男腦不等於就是男性;女腦不等於就是女性。』
【第五章】 自閉症的治療 122
正確分析情緒行為的前因後果,採取適合的處理方式,才是最重要的治療步驟。
治療沒有萬靈丹 123
自閉症常伴隨有妥瑞氏症、癲癇、過動、發聲性抽搐或是自殘、攻擊等危險行為,若有這些症狀,需要短期或長期服用藥物,但這並不是用來治療自閉症,只是輔助性功能,用以降低其他共病的干擾。
自閉症是一種會持續改變的疾病,不管有沒有治療,隨著年齡和大腦的發展,發展障礙的症狀也會跟著改變。
每個孩子的臨床症狀不同,同一種治療方法並非對每一個孩子都有效,所以自閉症的治療是沒有萬靈丹的。
…沒有一種方法絕對有效,也還沒有任何方法得到足夠的實證研究支持。通常,只要有一些臨床個案產生療效,就會被媒體放大強調,每隔一陣子總會有某種治療方式流行一段時間,之後又流行另一種,此起彼落,讓許多父母懷抱著希望嘗試,一段時間之後,卻又再次經歷失望。
父母們經常有「一定要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治療」的迷思,這是錯誤的想法。
自閉症並不是像癌細胞一樣可以割除了事,它是屬於患者的天生特質,很像是「個性」的東西,好比有人生性樂觀開朗、有人天生內向害羞,個性要改變並不是容易的事情,硬要扭轉孩子變成和一般人一樣,效果往往不彰。
與其期待孩子改變,倒不如試著去瞭解、認識、體諒、接納自閉症孩子的想法和感覺,才可以找到幫助他和鼓勵他的正確方法。
諱疾忌醫或病急亂投醫都不好,有完善評估與個別化的治療計劃,才是比較正確的選擇。
怎麼面對各種治療? 126
坊間花樣百出的治療方式,假設它真的有效,醫師們一定會熱心採用,就是因為沒有效果,醫師才不會主動告知。
投入任何一種治療,即使是免費的,至少也要付出時間和情感的代價。
父母要先評估對孩子的效果、對家庭的可能影響、是否隱藏害處、是否耗費大量時間及金錢,若結果無效,是否會打擊到你的「希望」等等。
…父母也不能站在治療門外,親身參與非常重要。
自閉症是社會性互動缺乏的疾病,人類的社會性互動最早是從家庭開始,倘若與家人互動不好,在外面的互動也一定不好,所以家長的認知、觀念及態度才是最重要的。
聽到特殊療法時,應該思考的問題:… 128
行為分析的實證研究 129
治療的目標是要讓自閉症患者在他的生活環境中更適應、更獨立、更快樂.
行為治療是目前經過實證研究最值得推薦的方式。再次強調,行為治療並無法根治自閉症,也不是對所有患者都有同樣效果…
面對坊間各種療法,可以思考的原則:… 133
我的孩子需要早期療育嗎? 134
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療?我認為有兩種情況是不太需要早療的。…
自閉症的情況也是一樣。有些嚴重症狀…進展仍有限,必須停留在特教班。
自閉症的病程並不容易預測,有些…進步顯著,臨床上的確碰過這樣的案例。
…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,早期療育確實有它的功效和意義。
小瑀媽媽的分享 136
…每天安排滿檔的早療課程,…慢慢明白是自己太急了,畢竟才三、四歲的小孩,根本負荷不了、承受不了這麼多。
醫師建議媽媽,回到家以後,最好不要扮演老師的角色,這一點對自閉症小孩很重要,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差,容易角色混淆,搞不清楚是媽媽還是治療師。
某個程度要退回媽媽的角色,用媽媽的態度與他互動,不要讓孩子感覺沒有媽媽,失去安全感。
此外,醫師也提醒,自閉兒和家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獨立的空間,減輕孩子的壓力。
有時可以鼓勵孩子看書,不是為了強迫他學習,而是要讓孩子喜歡跟大人一起看書,享受那種在一起的親密感、安全感。
最重要的是,孩子要快樂!
學齡前的加油站 138
…一經確診後,會轉介進入早療系統進行評估。
目前大部分醫療院所的早療評估多由復健科主責,但是自閉症的診斷是由兒童精神科醫師負責,依法兒童精神科醫師得以開立自閉症殘障手冊。
以臺大醫院為例,早療聯合評估系統以小兒精神科、復健科、小兒神經科三科為中心,無論掛哪一科都可以,必要時可以聯合評估,納入社工、心理、職能治療、語言治療等…。
當家屬進入早療評估系統後,以臺北市為例,社會局會安排家庭訪視,提供家庭相關的訓練服務。
療程以家庭為單位,要求父母其中一方參與陪伴學習,治療師擔任類似教練的角色,訓練家長為協同治療師,這種搭配方式的好處在於,家長可以配合家庭環境將治療訓練帶回家繼續執行。
治療自閉症是一條漫漫長路,需要長期追蹤、檢討及討論,每到一個階段必須回到門診追蹤。
【第六章】 特殊教育矯治 141
對於孩子學不會的技巧或行為,請務必遵守循序漸進或逐漸減退的原則,尤其要根據個別能力的差異,耐心陪同重複練習。
五個必守原則 144
運用學習理論:善用孩子喜歡、有興趣的事物來刺激學習 144
一般的增強物,如讚美、擁抱或禮物等,對一般或偏差行為兒童來說也許效果不錯;但是自閉症兒童對此常反應冷淡。
增強物要簡單清楚……
循序漸進或逐漸減退的原則 148
家長必須瞭解…不懂單字的意義,家長卻拿出他最愛吃的巧克力,非要逼迫他說出「巧克力」三個字,就弄得孩子大發脾氣,家裡不得安寧。
自閉症兒童的發展能力與一般孩童一樣,有其順序性、多元漸進的發展。
實用的原則 150
選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151
家庭參與及學習生活化 152
溝通能力的訓練:理解和表達 154
語言理解能力 154
語言表達能力 156
人際關係的訓練:自我控制能力 158
自閉症兒童不太會變通,當發生不適應或令其焦慮不安等情況,會用一些過分行為來傳達內心的恐懼或不滿。…這些行為不是自閉症兒童獨有的行為,在許多語言、情緒、行為障礙兒童身上,甚至一般兒童也都看得到…。
自我控制連一般孩子都不容易學會,對自閉症兒童更是難上加難…。
生活自理的訓練:獨立自處技能 161
學校生活的適應:選擇普通班還是特教班? 163
小泉的故事 163
…幾度掙扎,明知道應該站在孩子立場,不要在意班級名稱、不要在乎面子,儘管心理也清楚…。
…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立場,擺脫學歷的空泛包袱,最重要的是孩子的需求,孩子終將面臨只有…。
【結語】 相伴同行共勉之 169
沒有把自閉症看大或看小,不會特別認為自閉症者會唸書有什麼了不起,許多人都會唸書。
珍貴的不是有無自閉症,而是老天爺給的「善良」本質,不要太早拋棄,多數人的世界沒有比自閉症世界美好。(這裡說的自閉症世界指的是善良,您認為是什麼?)
編也不認為亞斯伯格症者會把善良本質丟棄,唯一可能在於,你不是亞斯伯格症者(既為本質,一個人的本質如何徹底丟棄??唯一可能就是,你根本不是亞斯伯格症者,是以我對你也沒共感)。
ASD者 對於同樣有ASD特徵行為者 具共鳴(ASD特質高者適合當ASD輔助者)
【推薦】《依然真摯與忠誠 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》(目錄暨筆記)
『亞斯伯格症患者對於外界的變化有著纖細的敏感度,也有高度自我要求,他們渴望被接納、受尊重。』
『毫無疑問我與「人類」的關係,原則上是建立在金錢交易上,這種欠缺愛與友誼的互動模式,形成我和「人類」對立及疏離的局面,面對強大的「人類」共犯集團,我不應該正面衝突,而採取能拖則拖、能避則避的策略。』
『我不喜歡地球這個星球,沒有辦法理解「地球人」的關係為何要如此複雜,很多事情不能直接講明白、說清楚,還得費力轉個彎。電視政論節目一天到晚講東講西,立場變來變去,媒體二十四小時播放亂七八糟的社會新聞,令人頭暈無法思考。』
『除非是萬不得已,我已決定不再與「人類」溝通。』
『從這些陳述可以得知他們對於「人類」世界的評價和想法 — 他們不信任人類,認為人類社會極度不公平,所謂真理並不存在。』
『電影《重返藍色珊瑚礁》裡男女主角的遭遇,與這些亞斯伯格症青年的心情是很雷同的。遇海難漂流到孤島的兩人,彼此心意相通,沒有猜忌。後來荒島來了尋找水源的船長和水手,兄妹倆不曾經歷過人類文明的洗禮,起初充滿好奇,後來慢慢發現人類世界複雜詭譎,存在許多的欺騙。原本有機會登船回到文明世界的兩人,後來選擇放棄,因為文明世界有太多的謊言和不信任。』
『我在門診中常聽到許多個案說出與《重返藍色珊瑚礁》電影主人翁類似的體會,他們認為人類的文明雖然帶來了便利,卻創造出諸多貪婪與投機,人與人之間不再真誠。從這部電影,我們或許可以體會到部份亞斯伯格症患者面對複雜社會時的心情。』
除了這篇,很想說為何以我的共感(標準)來知道對方是不是AS。
不過,我想說的是真相事實及感受,別人看的(似乎)是爭取認同和理解。
而我想要獲得認同嗎?沒有。說出來會被理解嗎?不一定,作罷。
不告訴你我知道什麼,但讓你知道,沒確診前,還在憂鬱症混沌期中,編家人好像(回想猜測)想來拯救我脫離憂鬱症,她來我家,我們聊東扯西講了很久後,她說,你要不要去精神科看看,你說不定是亞斯伯格症,我說那是什麼?她說你上網查一下柯文哲和亞斯伯格症,你和他很像。當時還是沒有馬上去看精神科的想法,因為很確定自己是憂鬱症狀態=在文章、書中都有讀過,所以沒有特別想去看精神科=覺得自己可以走出來。事實上,自己知道是什麼原因變成憂鬱症狀態,過去有數次陷入憂鬱症中=很「有經驗的自信」…能靠自己走出來。
和宅說了編家人說的話,宅於是也意識到。又,確診後,宅本來就是關注時事、潮流的人,每每KP言論後,他就會爆笑地來跟我說KP的意思是什麼什麼,我瞭~我懂你們的…。
應該是我的言行讓他們感覺很像,而不是我還算會唸書什麼鬼的讓他們覺得我們很像。我覺得,我們都想為人做什麼的點很像。
和你認為自己聰明而是亞斯伯格症的點不一樣。只有亞斯伯格症者是聰明的?一般人裡就沒有聰明的嗎?聰明一定要扯上亞斯伯格症嗎?沒扯上亞斯伯格症就會不聰明嗎?
知道自己不笨,但,也知道有很多人都很聰明、會唸書。而這裡的知道,就是在知道一個事實的知道而已。
『這種高度反省以及自我意識清晰的型式』
編的社團之外,想怎麼利用亞斯伯格症,編都不太能管得著,就像叉媽一樣,也懶得去管,會理解成,就是一些人為達自私自利的手段。
這麼想紅,在社團外紅個夠吧~不要哪天像田中實加一樣謊言被戳破,就難看了。
如果說本質是善良,會「放大」無謂過往往事以表揚自己,卻構成社會立場不同者對立的興風作浪嗎?以為只有你自己被老師霸凌過嗎?被老師霸凌過我就要發篇新聞稿大聲嚷嚷要老師體諒亞斯嗎?是不是亞斯都不知道哩。。。。。。只在社團內分享還不會讓人這麼生氣,只會懶得理你。。。。。。。。還是我應該也來把揭露叉媽那篇拿去投稿?
思考不夠周嚴緣故?也太不AS了吧?這是本質就會反應,絲毫毋需借助思考的!
參考一下本站「機能不全家庭」文章。
「依附障礙」系列文章也請參考。
另外,曾按讚的「ADHD」相關文章也請參考。(好奇!亞斯相關文章沒按讚,ADHD卻能引起您共感??)
『臉書頭像用穿著醫師袍的照片,外型英俊藉此取信被害人。』
【更新】不只畫是臨摹的!日本媒體證實《灣生回家》作者田中實加根本就是台灣人!_網路溫度計
『問及個人經歷總以亞斯伯格症推託。』
【推薦】《依然真摯與忠誠 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》(目錄暨筆記)
『亞斯伯格症有一個很特殊的特質,就是具有很強烈的正義感,道德標準高』
診斷測驗的範圍內吧…?
『亞斯柏格症會和人格疾患或是其他精神病會有相類似的表現』
小故事所見的柯文哲人格特質_2014年11月25日12:04_作者:胡海國(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)
『顧全整體,又入世的行事作風與人格特質。』
『在只重追求經濟成長造成人生目標畸形發展的主流價值中,用心貼近生活的態度與價值,庶幾是一個挽救、扭轉台灣(不只是台北市)的新價值。』
『不管是為了追求私利而說謊 或是保護自己而說謊 那都是沒有價值的行為』
『稱亞斯無妨,是不是不要只符合書上寫得一小部份外顯行為,而是也符合「道德標準高、自我要求高、重視事實真相…」等等這幾項後,歡迎您來稱亞斯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