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,讓眼睛像老鷹一樣銳利
觀察一個人,以長期的方式,大家都會這麼做嗎?
長期關注洪O清心理師的FB貼文後,曾訊邀請他加入社團,不過,洪心理師應該很難有時間參加社團……
幸好,關注他的FB文章,或多或少就能獲得寬慰或解救的感覺。能解救自己的,永遠是自己呀~~即使付了錢去看諮商師,當你心中對諮商師起疑,又或者與該師tune不合,讓你自己獲得療效、救贖感及效果都會是打折,甚至無效的。
當你接受了諮商師的說法,覺得具療效時,也是你『意願接受』而產生療效。所以,能解救自己的,永遠是自己呀~
即使如此,社團還是不乏xx師、x專業,甚至,「我是亞」。真要感謝這些人「撥冗」參加本社團,讓社團非常熱鬧。
社團加入門檻低,不若叉媽社團要看診斷文件,最主要,個人參加原團時,也非在確診狀態。加上,實在不好要求入團者出示診斷文件,屬每個人的隱私。
不只如此,社團也不會看對方「是不是確定」為某種資格、證照或專業。
社團成立至今四千多人,想要或需要人氣的,應該都會趨之若鶩吧?
這點,【真的】要感謝本社團的版主暨管理員們,一有空就幫忙加人和管理,【共同】維護社團的秩序和版面清潔。
人與人最珍貴和可貴的地方,在【共同】,所以,社團中最迷人和驚人的,就在卧虎藏龍的家長們,所分享的經驗和看法。以及版主和管理員們的共同維護。
關於<亞斯伯格症?沒有這種病>文章,社團裡也討論過,討論中,【家長 “們" 的集思廣義看法】最是精彩處!而不是小編個人的看法。
『成長』、『獲得』,不是告訴小孩他該怎麼做,他照著做,他就會成長,他就有獲得了。
成長,是每個人參與、表達自己的看法,『共同討論』,然後我們傾聽對方的說法,他想怎麼做?他是怎麼做的?心裡不由得讚嘆、激賞著,孩子~你學會了!(家長們~懂得了!)
如果說,教育,應該要『因材施教』,即使該童身上添加了 “亞斯因子" ,適合這個亞童的,不一定適合那個亞童,就讓我不禁思考,專文批許老師的意義(價值)在哪裡?
如果《南方璀璨星星》裡的這篇文章內容為實,該童確是亞,有情緒共症?又或者有其他共同障礙?而文章描述了許老師使用某方式去對待小恆,最後是有成果出來的,那,就讓我看不出來專文批許老師的意義(價值)在哪裡?
也如同社團內討論得來的結果=該方式恰巧不巧適合小恆,不過,討論中『大家也確知』,不一定適合其他亞童,那,就讓我看不出來,專文批許老師的意義(價值)在哪裡?
作者覺得許老師作法不適宜,問題是,他適宜小恆了呀~~~!
對特文批許老師的作者來說不適宜;對確診的小恆卻是起效果的。
為什麼?『因材施教』呀!重點都在因材施教,不在孩童有沒有亞因子。既然如此,就讓人不得不思考,專文批許老師的意義(價值)到底在哪裡?
期望多數人,包括家長自身、教師,去透徹了解亞斯伯格症為何,而不是教養上絕對如何的作法是好,如何是壞。
教亞童,的確正向教育比負向教育來得好,那也是長期以來,台灣家長們本身成長習慣,是受負向(打罵、壓抑)教育者較多,因此,需要重新學習另一套習慣(正向鼓勵)而已。
不過,也不是不給亞童規則(矩)呀!實際上,亞斯伯格症者在規律中反而更安心。你沒給他規律,他反而受迫於混亂中,只好自己去找出規律來,其實蠻消耗光陰。看看亞斯伯格症者們寫的書,天寶找到自己的規律;KP老愛SOP…
本來,還在期待會寫出怎樣的內容來,也想就內容繼續觀察是不是亞,有些失望。塞了一堆專有名詞表示專業嗎?還是得用專有名詞來撐專業?
如果重點是因材施教,就讓人看不出專文批許老師的價值(意義)在哪裡?畢竟,小恆也確實成為許老師的成功(適合)案例。
我還是較推家長們在社團裡的討論內容。=該方式恰巧不巧適合小恆,不一定適合其他亞童。
有時候,的確也考慮是不是該像叉媽一樣,看一下診斷文件,至少,看一下心理衡鑑報告…
小編個人不開心叉媽,在這個網站上大家可以看到原因為何的文章,不過,小編也沒想去她的社團大鬧天宮。
就像叉媽在關鍵評論文章底下寫的,雖然她每次寫的詞語邏輯實在難讓人看懂,而且,經常沒自信就刪留言了,不曉得是怕被支持作者的人攻擊還是??
她寫,有病沒病,為何不算病卻列在需看精神科…
然後又寫,有自信去診斷,也不一定會被確診是亞斯哦… 看起來像在質疑投稿者是不是亞斯??就像我也在觀察一樣,目前沒什麼共感,只知道對方一入團就強調媽媽是什麼自閉症團體理事長,以證明自己是亞斯?然後打的又是OOO文化負責人?實際去看,是有幾百人的粉絲在,大概像我一樣,很欠缺人氣。哈~
另外,您可能知道,各大報都可以讀者投稿,而且,更尤其如果您覺得自己見解精闢、超於常人或多數人的話。哦~對了,欠缺人氣時也可以。為取得看似較有公信力時也可以。
然後,之前就有篇文章批蔡O文,投的是BBC,不明究理的中X報就大肆引文報導,說是BBC說… 結果,被ptt內的鄉民行家笑,純粹就是篇讀者投稿,搞得像BBC報導一樣。
有些事,不適合把問題放大,就像我猶豫要不要在網站上說叉媽的事一樣… 然後,也等著她來告我,出示我的診斷報告反告她,各大報可能真的會下當初亂講的標題「亞斯確診者告亞斯代言人」,她就幫我紅了,哈~(冷)
心境愈趨平和後,諷刺功力回升,所以說『自閉症覺醒』咩~
唉~一直在努力和強調,期望多數人能深入了解亞斯伯格症為何?懂得身邊亞童、亞人的氣質個性,又來個搞到模糊焦點去了。
不曉得老師們會不會覺得更頭大了?
也不曉得會不會又搞得親師對立了…… 然後真正需要關注的焦點=亞童本身、深入了解亞症又都沒了。
忙著離婚的父母,沒空了解孩子的需求。忙著吵架的親師,沒空關注孩子的需要。
如果有怎麼溝通都通不了、怎麼巴結,都改變不了對孩童態度和看法的老師,家長就能體會到,東尼.艾伍德說過的這句話『如果同伴故意或惡意拒絕患有AS的孩子,那麼,只是改善他們的社交技巧以求解決問題,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。 』
而親師對立,也只會讓情況更糟,並不會更好。
還是說,反正怎麼樣關係都不會好了,就對立下去??
成人的我們,智慧只有這樣?還想要怎麼去教孩童社交能力???處理事情的能力???消化情緒的能力???
蔡傑爸寫信與老師誠摯溝通,文章參考。
如果家長帶 “一" 位發展障礙孩童就唉唉叫,卻無法體諒老師帶一群孩童,其中幾位有 “發展障礙" 情況的辛苦。那,持續對立,或許是不見天日、永無止盡的社會現狀,可能是小編應該跟從大家學習適應、習慣這樣的狀態。
『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他們所處的現實環境 這些都是徒勞無功』
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現實環境對自閉症者的不友善,不論找什麼方法幫助自閉症孩童,都是徒勞無功的。
『對於自閉症患者最好的「解藥」,需要能理解自閉症的教師、具有包容力的雇主、能提供支持的社群, 以及相信孩子具有潛能的家長。』
『事情的重點幾乎沒有妥協彈性』
『相對的無關乎重點的雜項卻是徹底的放給他隨便』
如果老是看不見我說的重點,我也懶得理你老是認為我是嫉妒別人的感覺。
真多人想藉亞斯出名呀~~~一點共感都沒有。
你會看到很多人本業成功,然後亞斯出櫃;而不是我是亞斯,請支持我。
那個專注在建築界的亞斯,你要更專注呀~
那個專注在武術的亞斯,你也要加油呀~
待你們在建築或武術有一席之地時,請再像柯市長這樣大聲說,我是醫生,我也是亞斯;我是建築師,我也是亞斯;我是武術師,我也是亞斯。
還是,我是亞斯,請通融給我醫生資格、請選我當市長?我是亞斯,請放寬建築師執照門檻給我?我是亞斯,請來跟我學武術?我是亞斯,請幫我的粉頁衝人氣?<=瘋子!!
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文化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分享自己的教養方法,於其中拾起適合自家文化的方法=適合,代表該方法能融入家中習慣=能做到,才有效。
編什麼都不是,編喜歡東看西看,分享看到的資訊。期望更多人以深入了解的方式知道亞斯後,每個人找到自己和身邊亞斯相處的方式。